大马事件
-
大马事件:炖汤小贩林添富 没接受黄明志的经济援助
23.6.2021/大马 林添富今午在冼都警局结束录供程序后,向场外的记者表示,黄明志联络他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他指出,黄明志也鼓励他勇敢面对,同时表达愿意提供自己经济上的援助,但本身则没有接受对方的提议,他感谢对方美意,并且让他决定自已去面对这事情。 另外,林添富也证实本身拒绝民主行动党甲洞区国会议员林立迎援手,他坦言不想再麻烦林立迎。 同时他也透露,早前召开记者会并非他本意。 图:(互联网)“本身开始向林立迎助理考虑,不想把事情闹大。” “但,隔天他的另一名助理或职员,通知他已安排在隔天早上11时召开记者会。当时因为都已经安排就去。” “第二次的记者会,是他的助理问我是否在茶餐室,说有东西要拿给我,我以为是拿东西。当我去到茶餐室时,情况我和想像的不一样,是记者会。” 无论如何,他感谢林立迎在这段期间,给予自己的协助,但,他不想再麻烦对方。 文章来自:东方日报
-
大马事情:炖汤小贩坚称没报假案
23.6.2021/大马 炖汤小贩林添富坚持自己有被勒索。他强调自己所做第一次报案口供是真的,他确实有勒索500令吉,而他并没有推翻有关口供。 林添富是今日下午1时40分在代表律师和友人的陪同下,前来冼都警局,针对遭黑警勒索500令吉一案录供二度录供时,如此表示。 他说,本身维持其第一份口供的内容,并没有报假案。 图:(互联网)他表示,今天再度被传召到警局协助调查,在录供过程时己向警方说明清楚。 早前,林添富在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安排的记者会上,指称与13岁友人弟弟兼助手于本月2日清晨到茶室准备开档途中, 遭警方拦截因无法向拦截警员出示未列印出来的批准信,而被怀疑所熬煮5小时的炖汤有“藏d卖d”之嫌,而勒索500令吉“喝茶钱”,甚至公然倒掉耗时5小时熬煮的炖汤。 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后,林立迎于6月15日临时召开记者会,指事主在应警方传召到警局进行认人程序后,向警方提出欲更改口供的请求,并就此更改口供内容,指早前所提事件是子虚乌有。 林添富更被指因睡迟了怕被骂而撒谎。不过,21岁小贩林添富则对媒体表示,其第一份报案书内容皆属实,惟自己因不堪事件所带来的压力,才选择更改口供。 他也说,本身起初并不知事件会引起如此大风波,并称当时是被林立迎“通知”召开记者会,而非自己本意。 文章来自;东方日报
-
大马事情:倪可敏促政府速重组国安会
22.6.2021/大马 行动党副秘书长兼安顺区国会议员倪可敏建议政府即刻重组全由公务员组成的国家安全理事会,否则杂乱无章的SOP不但无助抗疫、让人民无所适从,更势将引起民怨沸腾。 根据他指出,从去年1月杪抗疫至今,国盟政府制定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已经搞到人民晕头转向,是名符其实的”Semua Orang Pengsan”。 “政府6月7日宣布便利店可以卖非必需品,周一又宣布禁止,结果搞到业者手忙脚乱,国盟政府简直就是在帮倒忙,印证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倪可敏通过“箭无虚发”网络直播时事评论节目中指出,除了政府制定的SOP杂乱无章,当局执法的矫枉过正更引起社会重大争议、令到各行各业无所适从。 “由他亲自推出的时评节目播出短短18集后累积观看观众人数已突破300万人次、获得逾20万人按赞及近10万则留言,该节目每逢一、三、五晩上9时开讲,同时每期节目都展开民期调查,至今参与投票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次。” 根据倪可敏也指出,沙巴25岁割草工人阿沙万由于天气炎热拉下口罩结果竟然遭判坐牢21天 可是卫生部副部长诺阿兹米及伊党行政议员拉兹曼多人聚餐甚至没载口罩却只判罚款区区1000令吉草草了事,当局这种执法双重标准已经严重违反社会公义,令人义愤填膺。 图:(互联网)他说,为了协助该名割草工人,他特地联系首相署法律事务部长拿督达基尤丁以通过后者联系总检察署向法庭上诉减免刑罚,并获得后者应允给予协助。 “国安会的成员没有民间代表,因此当他们制定SOP时的做法仿如闭门造车、也不了解其他行业面临的问题,因此国安会有必要重组以纳入来自民间的声音。”
-
大马事件:林冠英“为“群体免疫”白花50亿”
22.6.2021/大马 民主行动党对国家冠病免疫计划协调部长凯里指疫苗并不能保证解决大流行的言论感到震惊,因为疫苗接种正是当前的全球目标。 根据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表示,许多国家正是因为免疫计划的成功而重新开放,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足球场内挤满了观赏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人潮。 他说,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尚在落实全面封锁。显然的,接种疫苗仍然是走出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解决方案。” 图:(互联网)他周二在文告中认为,当国盟政府的主要政策和国家冠病免疫计划的目标正是达致群体免疫,并为此而耗资50亿令吉时,凯里不应通过指他现在已避免使用“群体免疫”一词来散播大规模混乱。 凯里是指他现在更倾向于使用“免疫”(immunise)一词,而他也意识到疫苗并不能保证解决大流行。 “国盟政府因缓慢预订和采购疫苗,致使疫苗交付延迟而受到严厉批评。凯里回应此事时,指责西方国家囤积疫苗而导致国盟政府无法迅速地购得疫苗。 然而,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新加坡和印尼。 凯里是否在告知国人,我们可能白花了50亿令吉以在今年12月31日前为80%人口接种疫苗以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不要忘记,国盟滥用紧急权力,在未经议会批准的情况下修改国家信托基金法,以动用该资金的50亿令吉来支持国家冠病免疫计划,并因此而招致严厉批评。” 林冠英促凯里应公开澄清他于6月16日在大马牛津与剑桥协会所主办的线上论坛中,有关群体免疫不是解决方案的言论。 “首相慕尤丁在几天前继续使用该术语,加剧了群体免疫的政策混乱。国盟政府是否在放弃群体免疫上,又出现立场反复的情况?” 此外,林冠英也呼吁政府应允许国人支付45令吉的疫苗接种成本,确保他们可像公私协作行业冠病疫苗接种计划(PIKAS)下的公司一样获得免费疫苗。 “凯里应解决公众忧虑,即那些有负担能力的国人,通过支付疫苗接种成本来获得免费疫苗。” “如果企业可以通过支付45令吉的疫苗接种成本,来让其员工,包括外籍员工取得免费疫苗,那为何不让国人以同样的便利来购得此类免费疫苗呢?”
-
大马前线:大批摩哆骑士于开斋节倒数 在街场放红烟
13.5.2021/大马 根据网传大批摩哆骑士于昨晚在峇株巴辖县巴力拉惹街场放红烟,高举“失败政府”横幅。 而针对此事,马华四加亭区会主席张有全今日接受《中国报》访问坦言 图:(互联网)昨日(12日)晚上11时至今日凌晨12时左右,他在巴力拉惹住家听到吵杂声。 “原以为是友族骑摩哆出来街上狂欢,并不知他们出来宣泄情绪。” “今早我有看到‘失败政府’横幅高挂在巴力拉惹光南学校前的行人天桥上,但过后已被拆除。” 根据视频所见,大批摩哆骑士在路上烧起红烟,举着“失败政府”横幅喧哗叫嚣,犹如在进行反政府示威。
-
大马事件:Agnes和Chris 拍摄视频向大众道歉
7.5.2021/大马事件 闹自S和涉及欺诈的网红杨宝贝,日前被爆出在一对网红情侣协助下干案 该对情侣Agnes和Chris今日拍摄视频向大众道歉,希望大家停止对他们的攻击和谩骂。 根据Agnes在视频中指出,自从此事爆发这几天,他们遭受了种种的攻击和谩,几乎没有一晚是可以睡觉,身心皆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图:(视频载图)Miaomiao和Chris周五(7日)通过视频向大众道歉。 Chris坦言,他们很后悔被牵连进这个事件,相信大家对他们的谴责也够多了,因此想通过该视频给大家澄清和交代。 根据Agnes指出,Ybb是他们认识8年的好朋友,他们之间都会帮对方到底,分担担忧、以及分享秘密。 “一边是我们8年的友情,一边是正义和是非的观念,而偏偏我们就是这样子,陷入了这个两难的局面,不管我们选择哪一条路,我们都会受到良心的责备。” Chris指出,他们做不到大义灭亲的举动是不对,但只要一想到这样做,就会毁了Ybb的饭碗、名誉和前途,等于毁掉她一生,因此他们做不到。 “那时候我们纠结了很久很久,最后我们还是选择站在她那边。” Chris也指出,当Ybb提出计划时,他们有尝试婉转地劝对方打消念头,甚至也尝试过完全三天无视她的信息。 “我们最后悔的是,当时我们没有果断的阻止她,才会演变成今天这样严重的情况。也许,我们曾经有机会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但是因为那时候的不忍心,才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
大马事件:禁堂食生意淡
7.5.2021/大马 政府宣布雪兰莪6县及吉隆坡实施行管令期间禁止堂食,超过81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餐厅业者及大厨在网上发起联署行动,要求政府以业者及员工生计为考量,允许开放堂食。 联署行动发起人爱德华苏透过联署网站发起有关活动,并预设收集5000人支持,截至今日下午5时30分,已成功获得4011个签名。 图:(互联网)业者们透过公开信向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国防部高级部长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以及卫生部总监丹斯里诺希山喊话,要求政府重新检讨禁止堂食的决定,并指餐饮业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根据业者在公开信中指出,自去年落实行管令以来,餐厅业者便面对生意重挫的窘境,并指餐厅业不同于一般熟食小贩或快餐厅,并不适于外带或外送模式。 “在行管令期间,我们的销售额狂跌90%,我们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当中有者不得已要减薪、负债,若情况没有改善,最坏打算就是结业。” 内容亦指明白控制疫情必须作出牺牲,惟餐厅业者已做好严厉控管,并加强防疫措施,同时也在地方政府及执法人员监管下营业。 图:(互联网)“虽然有些餐馆无视法规,频频触法,但不能因为少数业者的错误,要整个同业一同背锅!” 有关公开信也附上链接,指在过去全国的感染群及传染病报告中,工厂及社区感染分别占38.54%及15.29%;建筑工地及教育场所野战15.29%及7.96%。当中,餐厅仅占0.96%,故从数据中可见餐厅用餐的感染率相较其它领域低。 另外,业者也重申开放堂食的立场,并指餐厅业者将承诺严守防疫标准作业模式,以确保员工及顾客的健康安全。
-
大马事件:马来西亚华人真实历史与生活
6.5.2021/大马事件 “ 橡胶王国繁荣的背后,很大一部分上是华人用双手和头脑支撑起来的;不夸张的说,没有华人,就没有今天的马来西亚” 去过马来西亚的朋友,应该都能模糊感觉到,马来西亚不仅仅有着当地的土著马来人,更有着不少让我们交流起来格外亲切的海外华人。 事实上,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一直非常重要,马来西亚华语是官方的第三大语言,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全国第二大“少“数民族, 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约23.4%(第三大民族是印度族,占人口7%),近1/4,实际上可并不“少”。 图:(互联网)不仅仅数量上不”少“,在质量上,华人也屡次在历史上扮演马来西亚不可或缺的一员,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无心插柳——郑和船队与峇峇娘惹 明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明成祖令下令命郑和率领含240艘海船、274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南下远航,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下西洋 ﹀ 图:(互联网)郑和下西洋时也必然会遇到西方远航船只上可能遭遇的困难。如缺乏蔬菜带来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缺乏淡水和粮食导致的船员伤病减员、以及海盗导致的的舰船受损。 粮食和蔬菜,在饮食天赋点满的中国人看来,并非难事;郑和船队在远航途中时常捕捞海鱼,在船上还畜养了鸡鸭;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 14世纪的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就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上的船员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用。 大概像今天这样在船上种菜? ﹀ 图:(互联网)但船队上的产量势必十分有限。大量的新鲜蔬果、肉类及饮用水,势必待上岸时补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那么,这些郑和船队必需的补给又从哪里获取呢? 答案是马来半岛。马来半岛地处航线的中心,无论是南下爪哇,还是西去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更远的非洲,都是十分优秀的贸易中转站,更兼具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的优点“石崖周匝崎岖,远如平寨,田沃,谷丰登”。 图:(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明朝也出于政治需要,笼络马六甲王朝。马六甲王朝才刚刚摆脱暹罗的藩属,常受暹罗王国的勒索,每年仍须进贡黄金四十两给暹罗; 1405年,马六甲第一个国王拜里米苏拉决心摆脱这种不平等关系。他随明朝使节入朝,明成祖亲自册封其为国王,更是将马六甲地位提拔至与暹罗等同。 图:(互联网)1409年,马六甲更是遣使节随郑和宝船入贡,明朝正式册封马六甲为藩国;于情于理,马六甲王国自然对于来此的可能传播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华人报以热烈的欢迎。 拜里米苏拉,他创建了马六甲王朝, 图为当时他带使团出使大明并觐见明成祖 ﹀ 图:(互联网)就这样,一部分郑和船队的的中国船员,在今天马来西亚的彭亨、柔佛、新加坡等地扎下了根。 他们中间,又多半来自善于经商的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 图:(互联网)在郑和下船队被迫停止后,放下了锄头,做起了商人,很快便利用马来半岛的地理优势赚得盆满钵满; 两地的宗族文化都讲究衣锦还乡、提携同族,一传十,十传百,在地少人多的福建和潮汕两地都掀起了“下南洋”的浪潮,一直蔓延至鸦片战争时期。 图:(互联网)而当地的原住民见到这些潮汕闽南舶来客时总是听到男性被称呼为“阿爸(a ba)”,女性却被称呼“阿娘(a nya)” 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把这些人的男称做“峇峇(ba ba)”,女则称之为“娘惹(nyonya)”;当然,当地的华人则更习惯把自己称作为“海峡华人”。 峇峇娘惹的中式婚礼,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生根发芽 ﹀ 图:(互联网)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是扫荡叛军张士诚的旧部,亦或是寻找可能流落海外的建文帝,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数次远航,却无心为马来西亚带来了最早一批的华人。 顽强生长——柔佛王朝与“港主制度” 明朝中期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的短视政策,将已然受藩属的马六甲王朝推向了西方殖民者。 仅仅在受藩属后的100多年后,1511年,马六甲王朝就亡于坚船利炮的葡萄牙殖民者,马六甲城也沦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分崩离析的马六甲王国由于失去了国都,剩余的部分由马六甲王朝末代皇子阿拉乌丁在1528年于柔佛重组了新的王国——柔佛王朝。 马六甲惨遭葡萄牙人进攻,马六甲战士在卫国血战 图:(互联网)﹀ 今天的马来西亚,还有葡萄牙人 当年进攻留下来断壁残垣和大炮 ﹀ 图:(互联网)之后的柔佛王朝,国王逐渐变成傀儡,不停经历着混乱的政治斗争。 这导致柔佛王朝先后经历了宰相当政时期、又经历了天猛公(英语:Tumongong,马六甲的大将军,掌握军权)当政时期。 无论上述哪个当政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于马六甲过分孱弱的现实国力和过于优越的地缘条件而被迫讨好外来的殖民者。 柔佛王朝不得已在先后到来、虎视眈眈的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忙不迭的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出让自己的土地、香料、劳动力以及锡矿开采权。 毕竟,大英帝国的前膛枪和无敌舰队可不是吃素的 图:(互联网1818年,英国人斯坦福·来福士与柔佛王朝的天猛公阿杜拉曼签订协议,将新加坡租让给英国作为商港;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英国近代化的建设方式 很快让新加坡取代了柔佛王朝本来的商贸优势,成为东南亚的重要商港。失去贸易地位后,随之而来的是柔佛国内土地荒芜、人口大量流失,财源也接近枯竭。 新加坡用蜡像还原当时斯坦福·来福士 与柔佛王朝的天猛公阿杜拉曼签订协议 图:(互联网)港口优势随即从柔佛转向新加坡 图:(互联网)公元1833年,天猛公达因·易卜拉欣痛定思痛,在英国的影响下提出了马来西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港主制度”(Kang chu system),其政策核心就是招引大量华人进入柔佛,开垦拓荒,从而实现富国之路。 当时的港主制度规定,“当一个华裔种植者选择河流边上的荒地时,便向天猛公申请一份港契(Surat Sungai) 有了这份港契,开港者只需要每年缴纳固定抽成的银两给天猛公,便可以被称为港主(Tuan Sungai)”。当然,港主在享有当地种植园产出的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维持好当地的行政和安保的工作。 天猛公达因·易卜拉欣,其子阿布·巴卡尔 延续了他的政策并大力推进柔佛的西化进程, 图:(互联网)被誉为“柔佛现代之父” 今天的柔佛新山有一条陈旭年街(JalanTanHockNee), 这条街就是纪念柔佛的首位港主陈旭年 ﹀ 图:(互联网)当时,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朝更是被迫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京条约》更是明确容许华人作为劳动力可以出洋作为廉价苦力工作,相较当时世界对华人的歧视和压迫 马来西亚的港主制度更吸引着许多鸦片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人民携家带口,“下南洋”谋取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了区别峇峇娘惹和这些新到的华人,这一时期的华人被称为”新客“。 陈旭年,原籍潮州彩塘区全砂乡人,南洋最著名的华侨领袖和港主,他从“猪仔”(被卖到南洋的华人劳动力) 到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还被授为“柔佛侨长”,他是担任侨长职位的唯一华人 ﹀ 图:(互联网在温士德博士(Dr.Winsted)的著作《柔佛史》中,就曾提到,1870年代,移民过来的华人就已经在柔佛各地开发了19个崭新的港口 十年之后,这些新开发的港口整整翻了一倍,新城镇如新山、本珍和麻坡也因新移民的带动下兴旺发达起来,侧面展示了港主制度的吸引力和“下南洋”这一民间运动的如火如荼。 图:(互联网)枝繁叶茂——英国统治与橡胶王国 尽管“港主制度”使柔佛王国获得了丰厚的财源,也使得治下的柔佛王国兴旺发达,但“富国”却没能“强兵”的柔佛王国始终摆脱不了英国人的影响。 而且,柔佛王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柔佛王国的小邦国彭亨、雪兰莪、霹雳、森美兰等邦国逐渐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并被英国代理人掌握 尽管直到1896年英国才正式成立马来联邦,由英国指派的总参政司实际殖民统治,但实际上,整个马来半岛在被英国经济殖民的道路上,从未停下来过。 英国人位于新加坡的总参政司实际统治了整个马来半岛 ﹀ 图:(互联网)19世纪2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工业化如火如荼,汽车、航空和电气等新兴产业崛起,刺激了国际市场对橡胶的巨大需求;但橡胶的需求却不那么容易得到满足。首先 橡胶起源于南美洲,且只适宜种植在高温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其次,橡胶种植业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勤劳肯吃苦的劳动力。这两个条件,都恰恰适合当时英国治下的马来半岛。 辛勤在橡胶种植园开辟道路, 采胶割胶的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们 ﹀ 图:(互联网)在英国的大力投资和刻意引导下,马来亚的橡胶种植企业规模直线上升,1900年,马来亚橡胶种植面积为4940英亩,1905年猛涨为5万英亩,1920年则达到了220万亩; 橡胶产量更是从从1905年的不足200吨猛增至1920年的17.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亚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橡胶王国”。 图:(互联网)1895-1927的32年间,进入马来亚的华人约有600万人以上(包括往返的)。 橡胶王国繁荣的背后,很大一部分上是华人用双手和头脑支撑起来的;不夸张的说,没有华人,就没有今天的马来西亚。 图:(互联网)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非出于好心,而是出于资本的利益。在英国的刻意扶植下,华人成为英国统治依靠的种族,以打压当地独立倾向; 英国刻意多任用华裔做官员,华裔和巫裔的贫富分化也不断扩大,这为之后巫裔和华裔的族群冲突,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兄弟阋墙——巫统、马华公会与新加坡 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云后,马来西亚于1961年就出现了独立的曙光。 1969年的马来西亚,共拥有一千万人口,其中其中巫裔占53% ,华裔占37% ,印裔占10%;但首都吉隆坡就有45万人口,其中华裔占55% ,巫裔占25% ,印裔占19% ,其他种族占1%。 图:(互联网)华人占比的优势,再加上前英国殖民政府有意无意的挑拨离更导致了代表马来人的巫来由人统一组织,简称“巫统”(PEKEMBAR)与代表华人的马来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和代表印度人的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党彼此之间信任的裂隙也越来越大。 表面平静的首都吉隆坡,隐藏着不信任和仇视的祸根 ﹀ 图:(互联网)马来亚独立后的第一个选举由巫统领导的,宣称“马来人的马来亚”的“联盟”赢下51.8%的选票,104席中攻下74席,在国会中取得绝对优势, 但这次优势,是排除了马华公会的存在的。马华总会长林苍佑要求该党允许参选104席中的40席,却遭到了“联盟”的拒绝。 被“联盟”排除在外的马华公会 ﹀ 图:(互联网)1963年新加坡州选举,“联盟”决定以新加坡联盟党的名义挑战李光耀领导,宣称“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人民行动党。 巫统党人为了新加坡联盟党在新加坡活跃参与州选,指控新加坡马来人在华人主宰的人民行动党政府之中,被当成二等公民。但是最后巫统支持的马来候选人全都输给了人民行动党候选人。 这一劣势无疑激怒了“联盟”。1965年8月7日,首相东姑建议马来西亚国会对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而举行了投票。尽管李光耀尝试挽留新加坡在联邦之中,国会最终在8月9日以126票比0票,一致支持将新加坡逐出联邦。…
-
大马事件:马来西亚国王 为什么有9个家族轮流当
6.5.2021/大马事件 当今世界保留君主的国家中,有的君主仅是虚位元首,并不掌握多少权力,比如英国女王、日本天皇; 也有的君主保留实际权力,在国内依然呼风唤雨,比如沙特阿拉伯国王。无论君主的权力几何,绝大多数的君主都是终身制。 图:(互联网) 但在亚洲却有个例外,这个国家就是马来西亚。作为脱胎于英属殖民地的新兴国家,马来西亚并没有像印度那样建立共和国, 也没有像澳大利亚、加拿大那样将英国国王奉为自己的国家元首。马来西亚模仿英国政体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一套“马式君主制”。 图:(互联网)马来西亚皇宫 马来西亚的君主被称为最高元首,是不掌握实权的虚位元首。虽然独立至今还不到70年,但马来西亚已经产生了16任最高元首。 之所以更换如此频繁并不是因为马来西亚政局不稳,而是因为最高元首实行“任期制”。 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究竟如何产生?他们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活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图:(互联网)马来西亚的统治者会议 一、城头变幻大王旗 马来西亚的国土被南海分隔为两部分。西部位于马来半岛也称为“马来亚”,是马国的核心区域。 图:(互联网)西部的马来亚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口 马来西亚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三个联邦直辖区。有9个州由当地的世袭苏丹家族统治,他们脱胎于16世纪后在马来半岛上形成的9个马来人国家。 这九位苏丹共同组成了“统治者会议”。通过会议选举,他们都有机会出任最高元首。 图:(互联网)九个由世袭苏丹统治的州(红圈内的除外) 马来西亚作为国家的历史并不长,但在殖民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地处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融汇之地,马来西亚的土地上诞生过灿烂的历史文化。 马来人的先民分布广泛,足迹涵盖马来半岛及周边的大片岛屿。7-14世纪,马来人先民建立的三佛齐王国成为当地的霸主,其领土涵盖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 图:(互联网)三佛齐王国 通过对东南亚航运贸易线的控制,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商贸国家。公元1377年三佛齐被另一个马来王朝满者伯夷击败,满者伯夷接过了商业霸权并将统治范围推向更远的地区。 从三佛齐到满者伯夷,马来人的国度都浸染在随海路传来的印度文明中,中华文明和当地的地方文化杂糅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马来文化;佛教也在这一时期成为当地的主流信仰。 图:(互联网)满者伯夷(绿色)地图 16世纪满者伯夷国力衰退被邻国灭亡。马来人建立的“马六甲王国”又登上历史舞台。由于周边民族的崛起,马六甲王国的统治面积远比不上满者伯夷,仅以马来半岛为核心区。 但这个国家对如今马来西亚的政治及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拉伯商人将伊斯兰信仰带到了东南亚。到15世纪,马六甲的第二任国王皈依伊斯兰教并自称苏丹。 苏丹作为统治者的称号更是被日后大多数“马来统治者”家族所继承。由于国家的鼓励,当地伊斯兰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奠定了如今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的地位。 图:(互联网马来西亚的清真寺 马六甲王国发展成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中心。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加持,马六甲的国力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东南亚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马六甲还积极发展与明朝的关系,历任马六甲苏丹不间断的向明朝进贡,不少东南沿海的潮汕居民由于经商等缘故迁居马来半岛等地,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 15世纪末,由于统治集团内讧马六甲的国力日渐衰颓,而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更是给马六甲王国下达了“s亡通知书”。 图:(互联网)峇峇娘惹 马六甲邻近东南亚的香料产地,又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16世纪初,追寻商业利益而来的葡萄牙人对马六甲发动了进攻。葡萄牙人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一举攻占马六甲城。 马六甲的两位王子,分别逃到了马六甲北方的霹雳,和南方的柔佛,分别建立了新的苏丹国,这两个国家就是今天马来西亚霹雳州和柔佛州的雏形。 葡萄牙人为了管理庞大的华人移民群体,创设了甲必丹(华人领袖)制度,这个制度也被其他殖民者所继承并延续到二战之后。 马六甲王国灭亡后,原来臣属于它的彭亨、吉打、吉兰丹、登嘉楼纷纷获得独立。随着北方泰族国家暹罗的崛起及南下,这几个国家又臣服于暹罗。 马六甲王国的灭亡也造成了马来人势力的衰微,生活在临近苏门答腊岛上的武吉斯人和米南加保人趁机迁徙而来, 他们在马来亚西部分别建立了雪兰莪与森美兰,至此构成日后统治者会议的九个马来邦国已有八个成型。 图:(互联网)盛极一时的马六甲王国最终灭亡 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城后对来往商船克扣重税,官僚体系日益腐败,致使马六甲衰落下去。进入17世纪,荷兰人也看中了马六甲的地理位置 他们联合柔佛苏丹对马六甲展开围攻。1641年马六甲城陷落,葡萄牙在此地近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控制马六甲的荷兰人未能够将势力范围扩张至整个马来亚,马六甲周边的柔佛、亚齐等国一直与荷兰人保持着微妙的关系,时而竞争、时而合作。 图:(互联网)葡萄牙人留在马六甲的遗迹 葡荷两国对马六甲的殖民统治加起来近300年,但都未对该地区传统社会产生变革性影响。但紧随葡荷两国而来的英国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英国人花费一百余年将整个马来亚纳入殖民体系,英国的各种制度文化深深的影响到了这片土地,以至于从今日的马来西亚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英式制度印记,当然这一切还要从英国人的到来说起。 二、人工拼接的国度 18世纪末,英国人以军事援助为诱饵先后从吉打获得了槟榔屿及邻近大陆上的一块狭长土地,在马来亚西北部站住了脚。 图:(互联网)这两块地区组成了槟榔屿州 1819-1824年,英国人又先后从柔佛苏丹国和荷兰人手中获得新加坡与马六甲,英国人为了方便管理将这三块殖民地整合成“海峡殖民地”。 但当时的英国忙于巩固印度等处的殖民统治,在东南亚仅满足保留海峡殖民地这块桥头堡,并未染指马来亚内部地区。 海峡殖民地通过联通印度到东亚的转口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以新加坡为例,开埠不到50年,贸易额就从0增长到1400万英镑,吸引了不少华商迁居于此。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洞开,以闽粤两省为主的大量平民迫于生计或被贩卖来到了东南亚。 马来半岛就是他们首选的落脚点。海峡殖民地管制下的三块区域由于面积狭小且本地马来人较少,华人大量涌入后便占据了人口的多数。 图:(互联网)20世纪的马来亚的华人 这批19世纪后来的华人移民,与早期的峇峇娘惹在文化上存在差别,所以被称为“新客”。 但华人群体人口的增加和财富实力的膨胀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这让华人发展成马来亚仅次于马来人的第二大族群,成为一支左右当地发展的重要力量。 19世纪70至90年代,英国人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利用各个马来邦国内部政治斗争与族群矛盾,先后将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彭亨收入囊中。 英国人对马来人和华人加以分化利用,逐渐将殖民统治从三个沿海贸易点扩展到整个马来亚。 图:(互联网)现代马来西亚的州,大多数是马来人各邦国的雏形 他们在保留当地统治家族的基础上将四个马来人国家整合,于1896年组建了马来联邦。 在英国人的主持下四位苏丹从次年开始定期举行会议,这就是今日马来西亚统治者会议的雏形,但早期的会议只不过是为英国殖民统治粉饰门面的工具,实际的统治权被英国人牢牢把控。 图:(互联网)首届统治者会议 随着英法两国在东南亚的殖民角逐,处于夹缝中的暹罗为求自保,于1909年将他掌控的四个马来邦国(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转给英国。1914年,马来亚最南端的柔佛宣布臣服于英国,英国将这五个地区称为马来属邦。 至此英国通过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三种管理模式将整个马来亚收入囊中。 图:(互联网)海峡殖民地(红)、马来联邦(黄)、马来属邦(蓝) 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共计由9个马来邦国组成,这9个邦国的世袭统治者构成了日后马来西亚的统治者会议。但是在马来西亚成立前,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还并不是一个整体。 英国人在马来联邦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由英国派遣的总参政司负责管理。马来属邦的5个邦国虽然都臣服于英国但互不统属,属于保护国性质,其自治程度比马来联邦要高。 进入20世纪,随着当地商贸、锡矿、橡胶等产业的发展,华人移民不再以海峡殖民地的商业城镇为唯一目的地。 他们大量涌入马来亚其他地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数量都超过马来亚总人口的40%。 为了维系统治,英国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英国人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并拥有特权。致使许多马来人将马来亚看作本民族私产,自己理应比别的民族享受更多的特权。 图:(互联网)在锡矿工作的华人 对于华人,英国人延续了当地早已有之的甲必丹制度。他们认为华人远比懒散的马来人难以管理 但开发马来亚又离不开华人,于是华人更多的被引导从商而不是踏入殖民地的行政体系内。这也为马来西亚华人日后无法掌握权力,进而遭到排挤埋下伏笔。 二战后马来民族主义兴起,独立呼声日益高涨。为了缓和矛盾,英国人计划同时给予马来人、华人公民权,这旋即遭到了马来人的抗议。 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亚的原住民,当地的苏丹都是马来人担任,理应占据统治地位。如果和华人平起平坐,掌握经济优势的华人很可能会占据主导,到时候马来人就会沦为“二等公民”。 图:(互联网)时至今日不少马来族官员依然坚持马来人至上 马来人走上街头抗议,甚至暴力袭击英国人。无奈之下英国人只得修改计划,突显马来人的特权并恢复了苏丹们的一些统治权力 但对华人等其他族裔的公民权加以限制。华人也进行了罢市对条款加以反对,相对于马来人的抗议,华人的行动太过温和,最终是无济于事。 1948年英国将新加坡划出海峡殖民地,海峡殖民地的剩余部分与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成立了英国人控制下、马来人占据主导的马来亚联合邦。 新加坡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英国人设为直辖殖民地,地位与马来亚联合邦同级。 1957年英国人正式承认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但进度条刚完成50%。剩余的进度一直到6年后才完成,马来人国家的最终形态——马来西亚正式登场。 图:(互联网)马来亚联合邦总理阿都拉曼宣布独立 三、任期制君主 二战后,大量英国殖民地独立并建立了共和制,但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选择了君主立宪政体,但他们没有让英国国王继续充当自己的君主。 历史上的马来亚长期分裂,殖民者到来后更是造成了九个苏丹各自为政的局面,究竟让谁来当全国的统治者呢? 此前为英国人粉饰门面的统治者会议发挥了作用,九位苏丹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将君主定名为最高元首,采取任期制。 统治全国的君主大家轮流来做,五年一届,在担任最高元首期间不得兼任本州苏丹。最高元首的设立平衡了苏丹间的力量,增强了马来亚联合邦的凝聚力。 图:(互联网)拉赫曼与希沙慕丁沙 1957年8月,森美兰州苏丹拉赫曼被选为首任最高元首。1960年拉赫曼在任内去世,为了纪念他,拉赫曼的头像被印到了今天马来西亚的纸币上。 接替拉赫曼的是雪兰莪苏丹希沙慕丁沙,但他刚接任半年就去世了,最高元首之位又轮到了玻璃市州苏丹布特拉。 按规定前任最高元首即使没有当满五年,继任者的任期也从头计算,暨布特拉的任期为1960-1965年。 1963年,一个天降馅饼砸到了马来亚联合邦的头上。与马来联合邦隔海相望的加里曼丹岛北部有两块英国殖民地——砂拉越与沙巴。 图:(互联网)东马的组成部分 二战结束后英国将这两个地区化为直辖殖民地,此时的荷兰人已经撤出了东南亚,荷属东印度独立为印尼。 控制加里曼丹岛南部的印尼要求获得砂拉越和沙巴,在去殖民化的浪潮下英国人无力维系对当地的统治,他们又不想将砂拉越和沙巴转手送给印尼。 图:(互联网)马来西亚成立的历史脉络 聪明的英国人选择让两地加入马来亚联合邦,毕竟给自己的前殖民地管理还能保存一些英国人的影响力。 英国人采用了“买二送一”的促销方式,让直辖殖民地新加坡也加入马来亚联合邦,以加强其实力对抗印尼的压力。 1963年9月,砂拉越、沙巴、新加坡加入马来亚联合邦成立马来西亚,新国家沿用马来亚联合邦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时任最高元首布特拉御准合并条约,马来亚联合邦最高元首升级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图:(互联网)布特拉御准成立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成立后,马来人依然牢牢地控制了国家大权。他们推崇“马来人至上”的原则,社会优质资源开始向马来人手中倾斜。 族群关系日渐紧张,这也成为新加坡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的原因之一。不少华人选择离开,马来西亚建国时马华两族各占40%以上的人口,如今马来人人口比重已超50%。华人却下降到不足23%。 图:(互联网)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还将持续下降 按规定出任最高元首的必须出自九个世袭苏丹家族,槟榔屿、马六甲、沙巴、砂拉越都是殖民者从邻近国家割取土地建立的殖民地,所以没有世袭的苏丹。 他们加入马来西亚成为地方州属后,四个州的州元首都是经州议会提名,由最高元首任命的,四年一届。 由于不是世袭统治者,所以这四州的州元首虽有权出席统治者会议,但仅是旁听而无权参与选举。 图:(互联网)出席统治者会议的苏丹 独特的君主制书写了马来西亚独特的君主历史。2011年11月,84岁的吉打州苏丹阿都哈林继任第14任最高元首,41年前他曾担任过第5任最高元首。 这位长寿的老人也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位两次担任最高元首的人。 第15任最高元首、吉兰丹苏丹穆罕默德五世更是开创了多个第一。…